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地空学院第八期研究生学术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25-03-14 11:48 来源: 作者:


3月6日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简称“地空学院”)研究生会与遥感博士生党支部共同举办的研究生学术沙龙在资源西楼2419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以晚餐会的形式举办,邀请地空学院林佩蓉研究员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23级硕士生郑楷颢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学术心得、职业规划及个人发展经验。地空学院2023级博士生叶子主持本次学术沙龙。

活动现场

研究生学术沙龙是地空学院研究生会的品牌学术活动,旨在为学院内各专业的同学提供一个自由、轻松、惬意的交流平台,让大家在分享中收获新方法,在沟通中开拓新思路,在跨专业、跨领域的交流中迸发新创意。

林佩蓉以“Digitizing World’ s River Water with Earth System Modeling and Remote Sensing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为题作了报告。她首先介绍了GeoWater研究组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特色,随后以全球变化下地表水时空特征及主导机制和如何结合GIS、地球系统模型与数据驱动方法提升环境变化下的水文监测精度为科学问题,以“模型—遥感—人-水分析”为研究框架,分别介绍了课题组的核心研究成果,包括构建首个全球精细矢量河网汇流模型、强人类活动干扰区域的水文过程模拟以及揭示提防效应下的洪泛区城市扩张模式。此外,林佩蓉分享了课题组的科研经验,鼓励学生掌握多学科交叉知识和技能,强调科研不仅要明确问题、方法和结论,更要时常从回溯到问题当中,思考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并加速科研中的正反馈过程。


       

林佩蓉老师作报告

郑楷颢同学就“人类世背景下流域性调洪压力定量分析”为题作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在防洪过程中人类活动、水文气候地理环境与防洪要求之间的动态关系,指出目前在领域内还缺乏一种综合分析上述多个变量之间的框架。随后他介绍了如何从三个维度对防洪系统进行定量建模,以及构建隐曲面方程的方法,并讨论了对防洪系统管理的启示。此外,郑楷颢同学还分享了一些自己在平衡工作与生活方面的经验与想法。


       

郑楷颢同学作报告

学术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围绕报告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同学们聚焦于人工智能创新、古地理预测等领域,提出了多个具有深度和前瞻性的学术问题,并对科研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

针对人工智能创新导致模型冗杂的困境,林佩蓉建议同学们在实验阶段要快速建立可测试的方法,高效排查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类因素,从而优化模型结构。对于河网汇流模型是否能预测古地理的问题,林佩蓉指出可以从领域外的视角进行判断,挖掘独特研究切入点,探索其在古地理预测方面的潜力。在面对科研中的不确定性时,林佩蓉强调需时刻审视研究问题或角度的新颖性,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以找到新的研究方向。

此外,林佩蓉还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科研工作与海外经历关联、科研选择与规划等个人发展方面的问题,为同学们的学术成长提供了清晰指引。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也激发了大家对科研探索的热情与信心。

542C7


       

5ED8B


       

4CAA1


       

讨论环节

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本次学术沙龙落幕。与会同学反馈,通过活动把握了学科前沿热点,明晰了学术过程的发展方向。同学们将继续保持科研激情,在深化认知中夯实学术自信,为后续研究探索积蓄发展势能。


       

活动合影


文章转自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公众号


上一篇:Innovation Webinar | 张帆:大模型时代的城市感知
下一篇:2025年1月11日,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大学遥感所2024年度会议在英杰交流中心隆重召开。